:::

埔心風情

修改日期: 2019/02/23
|
瀏覽人次: 244人

一.地理位置與人文:

埔心鄉之經緯度約為東經120.3度,北緯23.6度,位居彰化縣之中心點;東接員林市,西毗溪湖鎮,南連永靖鄉,北與大村鄉、埔鹽鄉為鄰;東西長5.3公里,南北寬4.2公里,面積2095.26公頃,目前計有20村、269鄰。埔心鄉地勢屬平坦平原,為一內陸鄉,鄉內有鹿港溪由本鄉東南方起向北至西北方流入埔鹽鄉;八堡一圳與二圳密佈全鄉,與員大排水溝概呈平行狀,氣候屬副熱帶季風氣候型,其溫度、濕度、日照,均適合人類生活、生物生存及農作物成長。

 

二.歷史與行政區域沿革:

埔心鄉於明鄭時期(明永曆15年、西元1661年)隸屬於一府二縣之東都承天府天興縣(1664年改為天興州)。清康熙23年(西元1684年)改隸福建省台灣府諸羅縣,雍正元年(西元1723年)由諸羅縣劃出虎尾溪以北、大甲溪以南之地,設彰化縣治,取「彰聖天子丕昌海隅之化」前後兩字,命名為彰化。彰化縣轄十六堡,本鄉屬武西堡,以「大埔心」為最大村莊。光緒13年(西元1887年)台灣建省,彰化縣轄區縮小為濁水溪以北、大肚溪以南之地。光緒末期,彰化縣境置十三堡區,本鄉全名為「台灣省彰化縣武西堡坡心區」。日治51年間(西元1895年至1945年),台灣地區行政建制有9次變革,本鄉前後隸屬於台灣縣、台灣民政支部彰化出張所、台中縣鹿港支廳、台中縣、彰化廳、台中廳及台中州等機構。民國前15年(明治30年、西元1897年)劃歸台中縣員林辦務署,旋於民國前13年改隸北斗辦務署,民國前11年改制為彰化廳坡心區,民國前3年改為台中廳武西堡坡心區。 埔心鄉位在彰化縣之中心,居鹿港溪上游段,屬彰化隆起海岸平原。昔日稱為「大埔心」(另有「小埔心」在今之埤頭鄉合興村),民國9年改為閩南語近似音之「坡心」,民國34年底,再正名為今日之「埔心」。埔心鄉的開發比附近鄉鎮稍晚,開墾之祖先們蓽路藍縷,入墾之時埔心鄉一帶都是荒蕪之地,由於中心之地適於居住,故稱為「埔心」。埔心鄉為典型客家庄,七、八成鄉民都是客家人,只不過經歷時間的推移,被周圍強勢的福佬人同化,變成了不會客語的福佬客了。彰化平原的客家人,大部分是在西元1696年施琅死後才大量自鹿港登陸上岸。

本所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,本網站文件皆為ODF開放文件格式,建議您安裝 免費開源軟體 或以您慣用的軟體開啟。
分享給朋友 line line print print
資料處理中